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职场快讯 > 职讯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科研技术类岗位招聘10名公告

来源:今日招聘 | 发布时间:2024-06-27 20:53:41 |  访问:102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2024年拟招聘第二批科研技术类岗位10人,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1

研究院简介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成立于2019年7月,是宁波市人民政府与大连理工大学基于双方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按照“优势互补、共谋发展、互惠互利、实现共赢”原则在宁波市共同举办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依托单位、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荣获“2022年度宁波市新型研发机构‘十强’单位”、入选2023年“科创中国”融通创新组织榜。

研究院聚焦宁波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由院士及知名专家担任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优势学科方向、宁波市经济产业等综合优势形成重大创新平台,建有五大创新中心、国家/省/市级科研创新平台和博士后工作站。截至2023年末,研究院已引进专兼职人员共计280余人,其中博士200余人、高级职称人员160余人;累计已有近400名硕博研究生正式入驻宁波研究院开展实验工作;累计申请专利300余项,与国家、省市科技部门、重点实验室以及全国各地知名企事业单位开展深入合作,与50余家知名企事业单位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在研项目已达百余项。未来,研究院将继续全方位对接宁波产业需求,助力科技、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高水平、综合性、国际化”的高能级创新平台。

2

招聘岗位及要求

为推动研究院高质高效发展,研究院常年面向海内外招聘硕博及以上优秀人才。研究院此批次公开招聘科研技术类岗位10人,具体招聘岗位、人数、要求等详见《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2024年科研技术类岗位招聘计划(第二批)》(附件1,以下简称《招聘计划》)。

向上滑动阅览

附件一: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2024年科研技术类岗位招聘计划(第二批)

一、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

(一)中心介绍

中心聚集了以郭东明院士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的优秀科研团队,依托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力学等优势学科,以国家级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为支撑,与宁波市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开展高端装备结构创新设计、高性能传感/执行器件制造技术、高性能零件智能制造技术、先进复合材料数字化高效制造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心团队在超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微纳米制造技术与装备、智能装配技术与装备等方向形成鲜明特色,多项研究居国内领先地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10余项。

(二)岗位需求

1.复杂能量系统数字孪生创新团队

复杂能量系统数字孪生创新团队包括教授3名、副教授4名。团队具有强有力的科研基础,近年来承担了包括“两机专项”、JW重大基础加强项目、教育部-装发部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上项目等一批国家级重大科研任务,同时部分科研成果成功实现了产业化示范,具备科研向实用转化的充足经验;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大连市科技发明一等奖在内的多项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

图片

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中心

(一)中心介绍

中心聚集了以吴慧明教授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的优秀科研团队,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等优势学科,以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桥梁与隧道技术国家级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为支撑,与宁波市海洋高技术、临港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开展重大基础设施健康监测与灾害控制、港口海洋大数据、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发与水合物技术应用等前沿、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心面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平台、高端专业人才培养和聚集中心。

(二)岗位需求

2.管道及管网输运安全保障技术创新团队

团队围绕管道及管网输运安全保障难题,通过专项技术任务攻关,形成以管道蚀、漏、堵综合监检测技术、信号发射及接收系统设计制造及复杂环境噪声下信号处理与反演技术、管道无损检测技术为代表的一整套管道监检测装备技术体系;同时通过共性平台建设,开展海洋极端条件装备及“双碳”技术布局,助力宁波市国际资源配置中心建设。

图片

三、信息、软件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

(一)中心介绍

信息、软件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面向高端产业用信息、软件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依托大连理工大学软件、信通、控制等优势学科,以工业装备节能控制技术国家级工程实验室、泛在网络与高端软件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为支撑,与宁波市软件、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开展嵌入式软件、工业软件及FPGA评测、微电子产品、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海洋经济的深度融合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信息、软件与人工创新平台、高端专业人才培养和聚集中心。

(二)岗位需求

3.智慧水务创新研究团队

智慧水务创新研究团队整合大连理工大学在水资源调控、防洪减灾、城市水务、水生态环境等领域的优势研发力量,以系统解决区域水问题为核心,融合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等技术方法,打造产学研体系,全面支撑宁波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团队是以彭勇教授为核心的、由众多国内水利行业知名专家组成的、具有丰富的产学研开发与合作经验的团队,包括: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及博士后6人,高级技术工程师16人,在读博士硕士70余人。团队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40余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1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相关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松花江、辽河等大型流域,并为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等重大工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图片

四、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宁波分中心

(一)中心介绍

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宁波分中心结合工程研究中心的科研优势和宁波市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坚持以“十四五”规划为发展纲领,聚焦高端装备、新型材料、智能制造领域,主要围绕以下六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面向宁波市以及长三角区域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工程建设需求,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实验研究;二是研判当地产业发展态势及需求,进行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和系统集成;三是推动技术转移和扩散,为当地企业、政府持续不断地为提供先进技术、工艺及其技术产品;四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为行业提供支撑性服务;五是提供工程技术验证和咨询服务,研究产业技术标准;六是培养工程技术研究与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二)岗位需求

4.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创新团队

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创新团队由丛明教授带领,致力于多感知融合机器人智能作业、复杂制造过程数字孪生系统、高精度视觉缺陷检测技术和仿生自主导航等相关技术研发。团队曾先后获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承担多个宁波市“揭榜挂帅”项目和企业技术研发项目。团队配置完备,拥有复合机器人、高精度视觉检测等相关实验平台,具有良好的科研与成果转化能力。

图片

5.精密成型及涉海特种装备研发团队

精密成型及涉海特种装备研发团队以大连理工大学建设的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学院、船舶学院等单位为依托,致力于激光3D打印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并延拓至高性能泵阀设备研制及应用技术等领域。团队先后承担863计划、国防预研、自然科学基金等一批国家级重大科研任务,获批发明专利二十余项,系列化大型3D打印装备等部分科研成果已具备产业化条件。团队先后获得了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发表论文百余篇,现有教授/副教授8人,博士/硕士/工程师数十人,年龄结构合理、专业配置完备,具有良好的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的能力。

图片

五、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宁波分中心(筹)

(一)中心介绍

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宁波分中心(筹)结合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优势和宁波市产业集群发展需求以及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面向宁波市以及长三角区域海洋强国及海洋经济发展等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工程建设需求,在海洋动力环境作用、海岸与跨海工程安全与防灾减灾、海上能源资源开发关键装备研发,以及海洋工程智慧运维与全寿命安全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实验研究,聚焦海洋工程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及全生命期安全管理,推动工程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进一步集合技术成果,开展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和系统集成,推动当地企业科技转型,助力培养工程技术研究与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二)岗位需求

6.智慧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创新团队

智慧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创新团队依托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聚焦国家双碳目标,面向我国海上可再生能源开发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关键领域,紧密围绕宁波市对高端装备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科技创新驱动的需求,针对海上风电、光伏、养殖等综合能源和资源开发的结构全寿命期安全关键问题挑战,重点开展装备结构数字化建模与优化、高精度安装、智慧运维的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工作。该团队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4人、实验和技术人员10人;在校学生48人,其中博士19人、硕士29人。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基金委重点基金等项目资助下,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其中,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发表学术期刊论文200余篇;授权国际发明专利8项,国家发明专利27项。

图片

3

图片

报名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岗位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素质,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身心健康;

3.具有研究生教育学历;原则上各学历阶段均就读于国内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且年龄不超过40周岁,具有与应聘岗位相匹配的工作经验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4.港、澳、台地区或海外留学人员报名的学历、学位,需经国家教育部认证,并且专业名称与《招聘计划》专业名称一致或相近;

5.除符合上述基本条件外,候选人还应具备报考岗位所需专业及其他条件要求(详见《招聘计划》);

6.下列人员不得报名:

(1)曾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

(2)尚未解除党纪、政纪处分或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人员;

(3)涉嫌违法犯罪正在接受司法调查,尚未作出结论的人员;

(4)在各级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被认定有作弊行为的或有报考不诚信记录,且处理期未满的人员;

(5)试用期内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机关、事业单位辞退未满5年的人员;

(6)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

(7)现役军人;

(8)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的其他情形人员。

4

图片

薪酬福利

1.薪酬结构

税前年薪=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基础绩效+奖励性绩效+十三薪+年度专项奖励。

2.薪资待遇

科研技术类岗位采用合同制聘用,与研究院签订劳动合同,具体年薪需要根据个人职称、学历学位、工作年限等因素综合确定,研究院按宁波规定缴纳五险一金,其中住房公积金缴纳比例为单位和个人各12%。按照《宁波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条目(2022版)》进行人才分类,研究院针对不同人才类型提供薪资待遇如下:

图片

除上述税前年薪外,研究院还会根据个人工作业绩提供其他专项奖励,包括但不限于科研进款奖励、成果转化奖励、项目立项奖励、特别奖励绩效等。

3.科研保障:研究院提供一流科研仪器设备等科研条件。

4.福利待遇

(1)生活补助:根据地区政策,为符合条件的人员申请生活补助。

(2)租房补贴:研究院为在宁波市江北、鄞州、海曙、北仑、镇海五区内无个人房产的全职员工提供为期一年每月1000元的租房补贴。

(3)其他:职工食堂、职工周转宿舍、免费年度体检、带薪休假、疗休养、春秋游、生日福利、节假日福利、健身活动场地等。

5报名方式及步骤

1.报名方式

本次招聘采取邮箱报名方式,报名邮箱为:nbidut@dlut.edu.cn。

2.报名步骤

(1)填写Word版本《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科研技术类岗位报名表》(附件2);

图片

(2)将个人简历和相关证明材料电子版编辑为一个PDF格式文档,PDF文档命名为“姓名+学校+专业+应聘团队+应聘岗位”。

其中,相关证明材料包含:①有效身份证正反面;②从本科起至最高学历的毕业证、学位证;③教育部学历证明电子注册备案表;④职称证书;⑤代表性论文或其他科研成果;⑥技能证书、获奖证书等。(暂未取得毕业证、学位证的应届毕业生需提供由学信网出具的《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和由学校出具的就业推荐表;境外留学人员还需提供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3)报名时请将Word版本报名表与PDF应聘材料共同发送至指定邮箱,邮件名为“姓名+学校+专业+应聘团队+应聘岗位”。

6考核方式

本次招聘包括专业面试和综合面试两个环节。研究院将根据报名条件和要求对应聘材料进行资格审查,择优筛选并通知符合资质的候选人参加面试,请各位候选人及时留意个人邮箱或手机。

7考察体检及公示录用

根据面试成绩按照1:1比例确定进入体检人员名单,体检标准参照《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执行。

综合考虑面试、考察、体检情况,择优确定拟录用人员,并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人员在公示结束后与研究院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入职手续。

属下列情况之一者,研究院将取消其录用资格:

1.不符合应聘条件、虚报瞒报应聘材料的应聘者;

2.有工作单位的人员未在研究院规定时间内出具原单位同意调出证明或解除劳动关系证明者。

8纪律与监督

公开招聘工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肃纪律,秉公办事,严禁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全程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监督。候选人如有弄虚作假、违纪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取消其应聘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其所在单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其他未尽事宜

1.本公告长期有效,即日起接受报名。

2.联系方式:0574-27969800(陈老师)

3.通讯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文教街道育才路26号

4.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官网:http://nbidut.dlut.edu.cn/index.htm

5.各科研团队详细介绍:http://nbidut.dlut.edu.cn/kjyf/kytd.htm

推荐:更多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科研技术类岗位招聘10名公告 请关注 今日招聘官方微信公众号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 责任编辑:今日招聘 】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今日招聘"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今日招聘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今日招聘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求职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未经招聘网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工招聘信息及作品 | 招聘网版权所有 2007-2018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2895号

网站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178-14 公司招聘招人好网站,就在招聘网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浙B2-2008017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