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职场快讯 > 职讯 >

2024法检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法律知识:不当得利

来源:今日招聘 | 发布时间:2024-06-17 18:08:29 |  访问:13

在2021年民法典生效之后,大家对于民法的讨论也是越来越多,那么今天中公教育就给大家带来民法中不当得利的相关知识。

关于学习不当得利,就得先明白它的概念,明白什么是不当得利,在平常的考试中,会更倾向于考察不当得利之债的问题。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遭受损失而自己获得的利益,此时应负返还的义务,简而言之就是一方收益,一方受损,且二者存在因果关系。比如说,在买东西付账时,收银员找零时少找了钱,那么此时超市就构成不当得利,或者在路边捡到了东西且不归还,据为己有,那么也会构成不当得利。构成不当得利之后,受益人是应当返还不当得利的,但返还也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当不当得利的原物还在时,返还原物,第二种,当原物已经不存在了,那么就按照物品价值作价偿还。

返还的不当利益,应当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当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劳务管理费用后,应当予以收缴。且受益人返还义务的范围依其受利益是否善意而不同:1.若受益人为善意的。即受益人于取得利益时不知道自己取得利益无合法的根据。于此情况下,若受损人的损失大于受益人取得的利益,即受益人返还的利益仅以现存利益为限。利益已不存在时,受益人不负返还义务。受益人受有的利益大于受损人的损失时,受益人返还的利益范围以受损人受到的损失为准;2.受益人恶意的。即受益人知情,受益人于受有利益时知道其取得利益是没有合法根据的。于此情形下,受益人应当返还其所取得的全部利益,即使其利益不存在,也应负责返还。若受益人所得到的利益少于受损人的损失时,受益人除返还其所取得的全部实际利益外,还须就其损失与得利的差额另行赔偿;3.受益人于取得利益时是善意的而后为恶意的利益返还,范围应以恶意开始时的利益范围为准。

【试题练习】(单选)1.甲向银行取款时,银行工作人员因点钞失误多付1万元。甲以这1万元作本钱经商,获利5000元,其中2000元为其劳务管理费用成本。1个月后银行发现了多付款的事实,要求甲退回,甲不同意。下列有关该案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应返还银行多付的1万元

B.甲无须返还,因系银行自身失误所致

C.甲应返还银行多付的1万元,同时还应返还1个月的利息

D.甲应返还银行多付的1万元,同时还应返还1个月的利息及3000元利润

【中公答案】C。解析:返还的不当利益,应当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当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劳务管理费用后,应当予以收缴。本题中银行工作人员点钞失误多付给甲1万元,构成不当得利,1万元为原物,利息为孳息,应当返还给银行,扣除掉2000元劳务管理费用后,剩下3000元应当收缴。故本题答案为C。

【试题练习】(单选)2.张某发现自己的工资卡上多出2万元,便将其中1万元借给郭某,约定利息500元;另外1万元投入股市。张某单位查账发现此事,原因在于财务人员工作失误,遂要求张某返还。经查,张某借给郭某的1万元到期未还,投入股市的1万元已获利2000元。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张某应返还给单位2万元

B.张某应返还给单位2.2万元

C.张某应返还给单位2.25万元

D.张某应返还给单位2万元及其孳息

【中公答案】D。返还的不当利益,应当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本。题中由于财务人员的失误多划了2万元给张某,构成不当得利,张某应当返还原物及孳息,故答案选D。

推荐:更多2024法检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法律知识:不当得利 请关注 今日招聘官方微信公众号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 责任编辑:今日招聘 】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今日招聘"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今日招聘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今日招聘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求职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未经招聘网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工招聘信息及作品 | 招聘网版权所有 2007-2018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2895号

网站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178-14 公司招聘招人好网站,就在招聘网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浙B2-20080178-14